传统中医教学的痛点

传统舌诊教学是以肉眼观察为主,其正确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经验,受限于当时的环境因素,缺乏客观统一的辨识指标,无法达到研究上的可重复性要求,可能会因为光线、环境等因素,造成对舌色的判断失误,制约了舌诊科研、教学、临床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提供海量一对一随时随地的舌诊教学与实训指导,学生也不能通过便捷高效的方式来进行舌诊学习与舌象辨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传统舌诊实训仪器硬件价格比较昂贵、舌象特征识别效果不佳、智能化程度低、操作复杂、占用场地,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缺乏完善的解决方案,传统舌诊实训仪器的实训过程基本上只有学生参与,教师很少参与对实训系统的管理,练习和自测的结果反馈仅仅是成绩或排名,对练习以及自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缺乏合理的统计与应用。

系统介绍

平台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精选10万例经过多位专家、多轮次精确标注的舌象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算法,对舌象特征进行精准识别和多维度的定量化分析。
平台为学生提供中医舌诊智能化实训,自动扫描知识漏洞,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更好的检测学习成果,学生在手机移动端即可与人工智能云服务在线交互,结合舌象大数据进行正向和反向实训,完成舌诊学习与舌象辨识。
平台既面向学生提供移动端舌诊实训应用,同时又面向教师提供实际教学应用,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多次连续监测,对舌象辨识的准确程度进行趋势动态分析,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实训功能
结合舌象大数据进行正向和反向实训
 
学生实训功能:正向学习(舌象检索学习、薄弱推送学习、学习记录),反向训练(舌象采集、舌象标注、AI分析与解读),在线交互(在线提问、追问与评价),舌诊考试(在线考试、成绩查询)。具体实训形式如下:
自主学习:按舌象特征(舌色、舌形、苔色、苔质、津液、舌下络脉)、健康状态、年龄段、性别等条件查询舌象,浏览舌象的采集信息、舌象特征、健康状态。
推荐学习:在学生提交实训后,平台通过分析学生辨识错误的舌象,自动推送辨识错误特征的舌象给学生学习和纠错。
两类题型:采集题需要学生先拍摄舌面图像、舌下图像再标注舌象。标准题是教师从舌象库中抽取的舌象题,考试时直接显示舌象,学生直接作答。
智能评判:学生标注舌象特征、填写舌象辨证分析;由AI自动评判采集得分、特征标注准确性得分(误判或少判情况)、体质健康状态辨证得分。
实训1.png
实训2.png
教师管理功能
对学生的舌诊实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管理功能:学习监督(学生正向自学进度分析、学习统计分析),薄弱分析(学生薄弱分析、薄弱知识分析),在线指导(在线答疑、交互统计分析),组织考试(随机抽题、审阅评分、成绩发布)。
学生实训功能
结合舌象大数据进行正向和反向实训
 
学生实训功能:正向学习(舌象检索学习、薄弱推送学习、学习记录),反向训练(舌象采集、舌象标注、AI分析与解读),在线交互(在线提问、追问与评价),舌诊考试(在线考试、成绩查询)。具体实训形式如下:
自主学习:按舌象特征(舌色、舌形、苔色、苔质、津液、舌下络脉)、健康状态、年龄段、性别等条件查询舌象,浏览舌象的采集信息、舌象特征、健康状态。
推荐学习:在学生提交实训后,平台通过分析学生辨识错误的舌象,自动推送辨识错误特征的舌象给学生学习和纠错。
两类题型:采集题需要学生先拍摄舌面图像、舌下图像再标注舌象。标准题是教师从舌象库中抽取的舌象题,考试时直接显示舌象,学生直接作答。
智能评判:学生标注舌象特征、填写舌象辨证分析;由AI自动评判采集得分、特征标注准确性得分(误判或少判情况)、体质健康状态辨证得分。
实训1.png
教师管理功能
对学生的舌诊实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管理功能:学习监督(学生正向自学进度分析、学习统计分析),薄弱分析(学生薄弱分析、薄弱知识分析),在线指导(在线答疑、交互统计分析),组织考试(随机抽题、审阅评分、成绩发布)。
实训2.png

应用案例

中医舌诊教学与实训平台在安徽中医药大学2018级~2020级中医舌诊实验教学中应用,学生可随时随地采集舌象训练,平台操作便捷、AI评阅准确可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效果较好,以下为平台关键节点操作应用。
自主检索舌象学习.png
自主检索舌象学习
舌象采集.png
舌象采集
模拟训练.png
模拟训练
a472a79f25af9d1c.png
训练详情与评价
舌诊技能考核与评估
舌诊技能考核与评估.png
舌诊实验课教师管理系统
舌诊实验课教师管理系统.png